溙水之畔,屠雎一路率领秦军踏过重重艰险,终于攻克了越人的营寨。
留下五百精兵镇守此地,他毅然带领余下的两万余人翻越溙水,朝着湟溪进发。
那是一片广袤而苍茫的土地,位于溙水和湟水的交汇之地,两军的行军在这里变得尤为艰难。
历经两日的跋涉,秦军才得以过河,众将士的脸上写满了疲惫,但眼中的光芒却未曾熄灭。
此时,屠雎站在溙水的西岸,目光如炬,俯瞰着重整旗鼓的秦军。
他深知,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。
而远方的天际,尘土飞扬。
李由率领的一曲部众,满载着从各寨、诸越部中缴获的粮秣肉食缓缓而来。
看着满载而归的队伍,屠雎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。
“众将,”屠雎沉声唤道,声音中带着不可一世的霸气,“桀骏若在湟溪,那自是最好,一战可定,但若不在,我们又该何去何从?”
众将相视无言,一时间,河岸边只剩下河水轻轻拍打河岸的声音。
“将军,”一位副将打破沉默,“若桀骏不在湟溪,末将认为,我们应继续深入,追击其主力,不可给其喘息之机。”
“追击,谈何容易?”另一位老将皱眉道,“此地地形复杂,越人又狡猾多端,不可轻举妄动。”
屠雎听罢,微微点头,“诸位所言皆有道理,但战机稍纵即逝。”
“桀骏一日不除,始终是我等的心头大患!传令下去,全军休整一日,明日一早,无论桀骏是否在湟溪,我们都要继续进发,直至彻底铲除这股越人!”
众将齐声应诺,声音震天响,仿佛连溙水的波涛都为之动容。
而屠雎的目光,则远眺着湟溪的方向,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。
整军之后,屠雎召集众将于大帐之中,商讨下一步的进军计划。
灯火摇曳下,众将围坐,议论纷纷。
“将军,末将认为,我们应先取湟溪东南的博罗。”一位将领率先发言,声音中透露出坚定与果敢。
“不然,”另一位将领反驳道,“博罗虽好,但路途遥远,且需经陆路跋涉,依末将之见,不如直取西南四会诸部,其地近且富庶,越人的粮仓府库皆在于此。”
屠雎听着众将的议论,心中权衡着利弊。
他知道,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关乎着数万将士的生死,关乎着大秦的荣耀。
“博罗虽为战略要地,但如你等所说,路途遥远,耗费时日。”屠雎缓缓开口,声音中透露出沉稳与威严,“而四会近在咫尺,且其土地肥沃,资源丰富。”
“如今我军以战养战,急需粮食补给,四会无疑是更佳的选择。”
众将闻言,纷纷点头称是。
屠雎的决策得到了大家的认同。
“传我军令,”屠雎继续说道,“一旦攻下湟溪,全军即刻前往四会诸部,我们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夺取这片丰饶之地,为我大秦的荣耀再添一笔!”
众将齐声应诺,声音中充满了信心与决心。
屠雎看着这些为大秦浴血奋战的将士们,心中涌起一股豪情。
他知道,有了这些忠诚的将士们,大秦的旗帜必将高高飘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。
……
博罗。
桀骏率军驻扎,军容整齐,士气高昂。
此前与赵佗一战,虽损失上万精锐,但闽中、东瓯诸部的越人纷纷来投,为桀骏补充了兵员,使得他的军队再次壮大起来。
桀骏站在高处,俯瞰着整齐列队的将士们,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。
正当他意气风发之际,斥候飞马来报。
“报——”斥候滚鞍下马,单膝跪地,双手呈上一份军报,“屠雎率军欲攻打四会诸部,请将军定夺!”
桀骏闻言,微微一笑,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。
他接过军报,迅速扫了一眼,然后轻蔑地将军报扔给一旁的将领们传阅。
“鱼儿已经上钩了。”桀骏淡淡地说道,脸上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。
众将闻言,纷纷露出了会心的微笑。
他们知道,桀骏早已为屠雎设下了圈套,只等屠雎自投罗网。
“传令全军,”桀骏大声命令道,“即刻出发,我们要将这鱼儿剥鳞取甲,好好收拾一顿!”
众将齐声应诺,随即各自回营整顿兵马。
桀骏站在高处,看着将士们忙碌的身影,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。
他知道,这一次定能让屠雎付出惨重的代价。
……
阳山之巅。
秦池远眺山峦叠嶂,心中不禁感慨万千。
终于,他在这里寻得了赵佗的残部,那些曾经威武的将士们,如今却带着一身疲惫和颓废。
秦池策马走向赵佗,只见这位昔日威风凛凛的将军,此刻却满面羞愧,眼中透露着无尽的
第174章 找到赵佗残部!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